疑问医答 | 抑郁症,你真的了解吗?

作者: 来源: 科教科 发布日期: 2023/09/22 16:08:20

疑问医答 | 抑郁症,你真的了解吗?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主要表现是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高兴不起来),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会对个体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一种相当广泛的认识是,抑郁症是"情绪病",得了抑郁症的人,是"小心眼""想不开""爱钻牛角尖""意志脆弱"等。

还有人把抑郁和抑郁症相混淆—这导致当人们谈到抑郁症时,脑中浮现的都只是日常生活的难过悲伤情绪,却不理解抑郁症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和感冒、肺炎一样的生理性疾病,有着自己的生理症状,它包含的不仅仅是绝望沮丧悲伤,还有丧失兴趣、疲倦、焦虑、厌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症状。

哪些人容易得抑郁症?

01 遗传因素

有抑郁症近亲(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孩子)的个体患此障碍的风险增加2~4倍。

02 气质因素 

自卑、悲观、谨慎,追求完美,道德感过强、焦虑、强迫,容易被压力击垮等特征的个体易患抑郁症。

03 环境因素

儿童期遭遇暴力、忽略、虐待、性侵,丧亲,离婚,失业,失去健康,事业成败,人际关系变化,客观环境变化等,其抑郁症发作的危险率增高6倍,自杀的危险增高7倍。

04疾病因素 

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病,例如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病、癫痫等)。

05药物因素

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降压药(如可乐定、利血平等)、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左旋多巴)、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这些药物可造成部分患者出现抑郁障碍,或使原有的抑郁加重。

06 物质滥用

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都可成为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这些物质包括鸦片类物质(海洛因、吗啡)、中枢兴奋剂(咖啡因、可卡因)、致幻剂(仙人掌毒素)、酒精、镇静催眠药物等。长期饮酒者有50%或以上的个体有抑郁障碍。


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当一个人有5种或更多以下症状,几乎每天,至少2周,就可以诊断为重性抑郁障碍。

(1)抑郁心境或悲伤。

(2)对于曾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或愉悦。

(3)突然或近期体重增加、体重减轻、食欲改变。

(4)失眠或嗜睡(睡得过多)。

(5)感到不安或烦躁(例如,走来走去、搓手)或言语和运动迟缓。

(6)乏疲或失去能量。

(7)感到无价值或内疚。

(8)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做决定。

(9)经常想死亡或自杀,计划自杀,或企图自杀。

必须出现最前面2个症状之一,且行为的改变引起极大的痛苦或者损害社交、职业或其他关键方面的功能。

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不是悲伤,而是易激怒。

抑郁症有什么危害?

抑郁症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损害社会功能,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因为抑郁症患者往往有心情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自信心不足、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行动缓慢症状,容易造成患者学习、工作效率低下,不愿出门,不愿说话。

(2)伴有躯体不适,带来反复求医行为。常见的躯体不适包括头痛、颈部痛、背痛、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咽喉肿痛、反酸、口干、便秘、胃胀、消化不良、视力模糊以及排尿痛等。为减轻疼痛等不适症状,患者常反复在综合医院各临床专科和急诊科就诊,不应当的接受各种检查。增加心血管疾病问题、代谢性疾病问题和内分泌疾病问题及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

(3)增加自杀风险,自杀是抑郁症的最大危害。据调查一半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的想法,15%~20%的患者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

(4)有危害社会的隐患,抑郁症患者有可能会去伤人,甚至杀人,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不好的后果和影响。 

怎么预防抑郁症?

预防抑郁症,主要是提高个人适应能力和减少抑郁易感性,可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节奏∶

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睡眠;平时适当安排社交活动和娱乐消遣;适当运动,经常进行户外活动,运动和阳光都能帮助排遣不良情绪。

(2)注意调节心理节奏:

生活、工作中都要量力而行,不要给自己设定过高的目标,以免压力过大;遇事避免上纲上线,及时纾解不悦情绪;改变将事件的负面结果归咎于自身的思维习惯,客观全面地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交关系∶

多交朋友,多和他人交流,遇到烦心的事多和家人朋友倾诉,以免不良情绪长期累积造成抑郁。 

抑郁症怎么治疗?

抑郁症治疗目标∶控制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防止复燃及复发。

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物理治疗(如生物反馈,经颅磁刺激,电休克治疗等)、预防复发措施、社会支持帮助等。

轻度抑郁症往往只需心理治疗,中度和重度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于有强烈自杀倾向的患者,不能迅速控制其自杀的危险,改良电抽搐治疗则能快速缓解症状。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所以首次抑郁发作治疗及时彻底至关重要。

第一次抑郁发作且经药物治疗临床缓解的患者,药物的维持治疗时间为期6个月~1年;若为第二次发作,主张维持治疗3~5年;若为第三次或三次以上发作,应长期维持治疗。心理治疗在减轻抑郁症状、预防抑郁症复发、改善病人依从性、获得有力的社会支持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常用于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正念认知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动力学心理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等。


编辑:党委办公室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