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亲子关系“火星撞地球”?了解一下这些亲子相处小“伴”法
作者: 侯皓添 来源: 江门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 发布日期: 2024/01/30 16:28:26
寒假开启,孩子们喜笑颜开,而家长们却开始“犯了愁”。
“一天天的呆在家里,啥都不干,也不学习,说ta两句就嫌我唠叨然后发脾气,还摔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啥都不愿意和我们说,还说我们不理解,啥都不说怎么理解?”
“睡到中午甚至下午才醒,早餐也不吃,一睡醒就捧着个手机,晚上两三点才睡,这样子怎么行?身体哪受得了?放假也不能这样子呀!手机真是害死人啊真的是……”
……
近日,江门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接听了多位家长关于亲子关系与沟通方面的来电。以上是其中一位家长的求助倾诉与描述。 据其介绍,其孩子上学的时候与家长关系还是不错的,但自寒假以来,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生活方式不自律、沉迷于电子产品难以自拔、亲子间沟通不畅,令其十分苦恼与焦虑,不知如何与孩子良好相处。
而事实上,大多数家庭在长时间的假期中亦频频出现类似情况,由于孩子和家长的相处时间大大增加,家庭生活中的摩擦与矛盾渐渐显露与增多,亲子沟通不畅,关系容易进入紧张状态。那如何协调好亲子关系,度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春节假期呢?
首先,了解具体缘由,调整问题焦点。
往往家长容易将导致孩子出现行为的工具物品、孩子的行为本身或者孩子本身看作是问题所在;如“孩子天天玩手机”,往往问题焦点会被放在“手机”“网络”等工具,或“玩手机”这一行为,或“无节制玩手机的孩子”本身;故家长们容易会认为解决问题就是相当于与孩子站在对立面,只有设法解除掉工具物品,或让孩子服从,才能解决问题;如:“断网”“没收手机”等“一刀切”的方式,便能解决孩子无节制玩手机的问题;但事实却是,问题没解决,反而引起了亲子间冲突,产生反效果。
而问题的根本,在于行为背后,孩子未被满足的真实需求,以及家长对于孩子行为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异。遇到问题,家长可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孩子一起探讨了解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动机,以及从行为中所获取的感受,满足了哪些部分的真实需求等行为产生的缘由。
其次,明确双方需求,觉察自身期望。
与孩子沟通了解其行为产生的缘由后,家长可以思考自身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的原因是什么,了解自身对孩子行为的期望,换位思考,看见自身及孩子的真实需求,允许、尊重、鼓励这些真实需求的产生与合理满足,避免过度控制孩子其正常合理地满足其自身需求,对自己的期望负责,不强加到孩子身上。
举例:孩子玩手机可满足其社交、情绪宣泄、获得成就、回避现实挫败等需求,故孩子会因各种真实需求去使用手机,因从中可能获取到良好体验而会产生缺乏节制的现象;家长对于孩子无节制玩手机的现象,会因自身对其健康、前程、行为规范以及对自身家长权威形象等的期望,而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其中,社交、情绪宣泄、获得成就、回避现实挫败等是孩子的真实需求,而自身对孩子前程、家长权威形象等期望,是家长自身的期望,可加以觉察,避免强加。
再者,调整沟通方式,合理表达需求。
1.表达观察而非评论,尽量地使用客观事实描述替代评价指责等;不夸张不泛化不贴标签,任何问题都是可以亲子统一战线被修正的,让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
2.表达自身的情绪感受,允许情绪的产生和表达;家长表达出具体情绪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反而能够给孩子作出榜样,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更准确地表达自身感受,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觉察到自身当下的感受,准确具体地描述出来,比如感到开心、害怕、焦虑、受伤、喜悦等,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之间的不同。如:想法:我真想让你马上消失;感受:我感到很愤怒和烦躁。想法:你的说法让我觉得很不适,我觉得你很讨厌;感受:你的说法让我觉得很不适,我感到很有压力。
3.识别自身感受后,说出自身的需要;如:我感到(觉得)“生气”,是因为我想要(需要)“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当“你作息不规律”,我会因为“担心你的身体因此不健康”而感到“焦虑,紧张,担心”……;当我们与孩子沟通时,也需要了解和看见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如:你感到(觉得)“烦躁”,是因为你需要(想要)“被爸爸妈妈的理解、尊重和肯定你的……”吗?
4.提出具体的请求,共同协商;如果只是让孩子不做什么,孩子可能会感到困惑,也不知道我们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可以用什么其他方式以自身的能力同时兼顾适当满足自身真实需求。所以需要明确地告知孩子,我们希望其采取何种行为。这些请求需要在了解沟通双方需要的基础上温和提出,提出请求的同时需要同时关注孩子的需要以及反馈,及时调整,消化孩子可能的反抗以及负面语言。如:“不要老是玩手机”调整为“请你把手机关闭……分钟(时间),到外面走走(或其他事情),让自己休息一下。”;“你的生活规律点”调整为“给每天的生活制定一些具体的计划,让自己慢慢的一点一点去实现”等等。
最后,关爱自身情绪,做好自我照料。
稳定的情绪与状态是亲子良好沟通的重要条件。家长本身亦面对许多来源于各方的压力与负面情绪,自身情绪也需要被照料和关爱好,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可给予自身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缓解自身压力。同时家长也可以此为孩子做一个榜样,面对自己的焦虑、负面情绪,看到它,用恰当的方式将情绪正确表达出来,照顾好自己的感受。
倘若家长和孩子无法通过自己努力处理此类问题,可去相关专科医院寻求专业医疗人员帮助。日常遇到困惑和压力,也可以前往相关专业机构,或拨打江门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750-3125678,向相关的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编辑: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