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校园欺凌这道难题怎么解?

作者: 曾婧 任敏清 来源: 青苹果报 心理科 发布日期: 2024/04/08 15:33:08

校园,本该是孩子们快乐成长、学习知识的乐园,然而,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却屡屡发生,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创伤,影响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预防校园欺凌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更是责无旁贷。当孩子跟您说自己遭到欺负时,您的态度是什么?又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本期邀请了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任敏清,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校园欺凌绝非嬉戏打闹


"孩子跟同学发生冲突、感到委屈就是受到欺凌了吗?"

"嬉笑打闹和欺凌行为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任敏清表示,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等方面占优势的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行为和事件。

在孩子的世界里,玩笑和欺凌之间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很多孩子对校园欺凌的恶劣性质没有明确的概念,甚至有一些家长觉得,小孩子之间的事情能严重到哪里去,到明天自然就好了。

孩子的行为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有时很难判断,同样的行为有的可能是校园霸凌,有的可能只是同学之间开的恶作剧或玩笑。判断校园欺凌的最佳标准,是被欺负者是否出现了心理创伤。

同学之间的恶意嘲讽、被扔掉的教科书、在楼梯拐角被其他同学围住……这些常见的校园经历如果造成了受害者心理上的伤害,就应该被定义为“校园欺凌”,而不只是“玩笑”或“小矛盾”。

嬉戏打闹VS校园霸凌


界定嬉笑打骂和校园霸凌

我们可以看以下三方面:

1、发生矛盾的目的性

校园霸凌是“蓄意”“恶意”,如故意推撞、拳打脚踢、抢夺对方财物、当众辱骂。

2、双方力量是否不平衡

霸凌是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以多欺少;而嬉笑打闹通常双方力量均衡。

3、矛盾发生重复性

校园霸凌是重复性做出故意欺凌行为:如多次抢夺被欺凌者的财物,或者经常在网络上发表对被欺凌者不利的网络言论等;而嬉笑打骂通常为偶发事件。


注意沉默背后的求助“信号”


欺凌行为往往发生得比较隐蔽,有些孩子在受到欺负时,经常不敢或不好意思告诉家长,而是选择藏在心里,自己默默承受着。被欺凌的孩子为什么保持沉默?

一方面是由于欺凌者过于强势,被欺凌者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告诉家长或老师,则会被认为是“告密者”,加之性格内向胆怯,所以被欺凌者选择“藏在心里”。

另一方面则是教育缺位,亲子关系消极,“跟他们说了也没用”,缺乏信任感的孩子只能三缄其口。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被其他同学造谣在英语竞赛中作弊,即使他确实没有作弊,但是依然不敢告诉父母,因为他觉得爸爸妈妈一定会认为自己就是作弊了。

校园欺凌击垮了被欺凌者的信任围墙,面对沉默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发现孩子沉默背后暗藏的求助“信号”呢?

任敏清梳理出了一些被欺凌者的常见特征:

一是突然不愿上学,如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就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二是无端情绪变化,如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三是抱怨有同学针对他,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一个信号;

四是身上出现难以解释的伤痕;

五是行为异常,如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黏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

六是睡眠出现问题,如出现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七是成绩突然下滑,长期受到霸凌的孩子,不仅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应付霸凌者,精神也时刻处在被霸凌的高度紧张、焦虑和恐惧中,难以集中精神学习,导致成绩下滑,

八是自我价值感降低,除了肉体的伤害之外,霸凌者还会对被霸凌者实施“软霸凌”,如起绰号、谩骂、侮辱、造谣以及抗拒、排挤、孤立等,受到PUA后,被霸凌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变得消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上特征

一定要及时了解情况

并积极和孩子建立沟通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家长如何正确和孩子沟通呢?

任敏清建议

当得知孩子遭受了霸凌

作为家长,可以做到:

1、保持冷静,耐心倾听;当得知孩子遭受霸凌,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委屈,了解孩子的难过、无助甚至恐惧,不要不耐烦,不要急于打断、否定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有表达和倾诉的空间,并陪伴孩子,让其感受到此刻是安全的,父母会陪在孩子身边,一起面对。

2、遵循孩子意愿,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在事情发生后应遵循孩子的意愿,比如询问孩子还原事实时,孩子愿意谈就谈,不愿意就先暂时不谈,不逼迫孩子,以免加重孩子的恐慌。

3、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帮助孩子一起面对,比如找老师、霸凌者、对方家长一起解决问题,如事态严重,亦可以选择报警维护孩子的身心安全。

4、事情解决后,父母要教会孩子避免让自己再次成为被霸凌的目标;可以帮孩子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家长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多交朋友,如果孩子经过霸凌事件之后出现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阴影,比如不敢上学、恐惧、紧张,或者自伤自残,建议及时带孩子找心理医生系统评估,尽早干预。

5、平日里对孩子应该以正面教育、积极鼓励为主,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负面、消极的评价;避免带着情绪教育孩子,避免打骂教育,避免在公众场合或采取极端方式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避免对孩子进行简单粗暴的否定性批评,如“你真笨”“你就不如人家某某某”等。



编辑:党委办公室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