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游走在两极的“灵魂”!

作者: 曾荷花 来源: 关爱科 南方+ 发布日期: 2024/04/02 11:21:39

一个平时内向、安静的人突然变得外向、健谈,甚至过度自信;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突然陷入深深的抑郁,对外界失去兴趣,这种性格的突然转变,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信号之一。

为了提升公众对双相障碍疾病的认识,传递科学的疾病知识及治疗理念,自2015年起,由世界双相障碍协会和国际双相障碍基金会发起,设定梵高的生日,即每年3月30日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临床案例

患者小华(化名)16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兴奋话多,要求父母为其报名参加各种兴趣班,认为自己长得漂亮、脑子聪明、社交能力强,主动结交社会成年人做朋友,花钱大手大脚,不思饮食、不知疲倦,每天只需睡3—4小时也仍然干劲十足。上述情况持续2周左右后,患者便出现持续的心情差,睡眠差,入睡困难,凌晨4—5点醒后无法继续入睡,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整日沮丧悲观,不爱社交,反复用刀划自己的手臂来缓解心里的苦闷,并多次计划实施自杀行为,如割腕、跳楼、吞食安眠药等。

后来在我院住院治疗,诊断“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上给予药物治疗稳定情绪、改善睡眠治疗,辅助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院外坚持规律服药,定期复诊,之后病情平稳,能正常上学及生活。


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关爱科主治医师曾荷花介绍,双相情感障碍也称作躁郁症,是一种在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它之所以被称作“双相”,是因为患者的心境会在“躁狂的高峰”与“抑郁的低谷”这两极之间来回波动。

双相情感障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患者的性格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剧变。除了性格改变,双相情感障碍还可能有情绪波动、活动增多或减少、思维变化、行为冲动、自杀意念等。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DSM-5诊断标准,双相情感障碍分为三个亚型:

1.双相Ⅰ型:这是最为公众所知的一种亚型,个体达到躁狂或混合发作的诊断标准,一些双相障碍Ⅰ型患者会出现躁狂和抑郁两种发作形式,而另一些人可能不出现抑郁发作,只出现躁狂发作。

2.双相障碍Ⅱ型:它涉及一种相对温和的躁狂症状,临床上称为轻躁狂。双相障碍Ⅱ型是指既有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且无躁狂发作的一种疾病表现形式。轻躁狂与躁狂的主要区别在于症状表现和社会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不同。

3.环形心境障碍:可以理解成一种慢性心境障碍,是指频繁交替地表现出轻度的抑郁症状和轻度的躁狂症状,虽然严重程度相较轻,但症状持续时间长,间期缓解往往不明显。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许多著名的艺术家、作家、诗人和政治领袖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例如众所周知的丘吉尔、梵高和伍尔夫等等。早年有关于杰出作家的研究发现,43%的杰出作家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而普通人群只有1%。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创造力衡量指标上,的确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研究者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有创造力的人具备一项共同的性格特征,就是都有轻度兴奋和抑郁的倾向,并且从一种情绪逐渐转变为另一种情绪。在轻度抑郁时期,他们能够退回自己的内心自省,在轻度兴奋(往往是轻躁狂期),他们能够利用轻躁狂的功能,热情、自信、有精力地实现创造性的表达。

然而必须强调:并非所有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都具备创造力,双相情感障碍既不是创造天才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即便是那些有创造力的双相患者,也不能一直维持“轻躁狂”的创作状态,躁狂之后必然伴随着抑郁的到来,由于抑郁而导致的创造力和自我认同感的丧失,极大地增加了自杀风险。

另外,对双相情感障碍“天才病”的美化,也会让很多从事创意行业的患者回避参与治疗,他们担心用药会损害自己的创造灵感,尽管研究显示,当他们躁狂或者抑郁严重发作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无法创造出任何作品。


正常情绪波动VS双相情感障碍

正常人也会有情绪的波动,但幅度在可控范围内,再开心也不会超过上限,再不开心也不会低于下限。

而双相情感障碍波动幅度会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他们的情绪变化就像过山车一样,非常极端:时而兴奋至极,时而又悲观消极。正常的情绪波动不会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可以通过自我调整维持心理平衡;而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会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导致难以维持学业、无法继续工作。


双相情感障碍VS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一类精神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可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三种发作期表现。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活动减少、睡眠和食欲改变、自我评价低等为主要症状,以上症状通常要求至少持续两周。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等方面精神活动异常的精神障碍。

为什么发病?可以被治愈吗?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然而,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对于一些反复发作的患者,长期的治疗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哪类人群更容易患上?

世界范围内,双相Ⅰ型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6%,双相Ⅱ型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4%。在中国,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普遍低于西方国家报道的患病率,12个月患病率为0.17%,终生患病率为0.11%。

以下是患上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诱因:

1.遗传因素:父母中有人患双相情感障碍时,子女患此病的概率高。

2.应激事件:例如,在生活、工作上遭遇失败或挫折。

3.生化因素:当5-羟色胺(一种中枢神经递质)偏低时,去甲肾上腺素递质水平增高,可能出现躁狂症状;去甲肾上腺素递质水平降低,则可能出现抑郁症状。

4.性格因素:情感旺盛型人格气质的人更易患双相情感障碍。

5.季节变化:通常,躁狂发作多在春季,抑郁发作多在初冬时节。


出现什么症状需要考虑去医院就诊?

1.有抑郁和躁狂的表现:抑郁发作时,闷闷不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浑身乏力,思维反应迟钝,自怨自艾。躁狂发作时,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口若悬河,精力充沛,冲动易怒。

2.伴有睡眠障碍:抑郁伴发的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白天感到疲乏,睡眠需求减少。躁狂伴发的睡眠障碍:感到精力充沛,工作、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3.抑郁表现持续两周以上或躁狂表现持续一周以上,职业、社会功能明显受影响,不能好好学习、工作,与他人交往困难等。


身边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如何与其相处?

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家人和朋友,了解病情特点、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关爱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深入了解病情: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者。

2.建立真诚、积极沟通:与患者保持坦诚、积极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境。避免对患者的情绪波动和行为产生误解,学会恰当地表达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寻求专业帮助。

3.鼓励患者寻求专业帮助:建议患者定期就诊,遵从医生的建议和治疗计划。同时,鼓励患者参加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这些方法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躁郁症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4.提供切实的支持:在患者抑郁期,他们可能无法正常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这时,您可以提供实际的帮助,如协助处理家务、照顾孩子等,以减轻患者的压力。

5.营造和谐的氛围:患者在情绪稳定的家庭环境中更容易康复。家人应尽量保持家庭的和谐,尊重患者的感受,避免无意识地加剧他们的负面情绪。

6.保持耐心和关爱:面对躁郁症患者的情绪波动和行为问题,家人和朋友需要保持耐心。关爱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尽管过程可能充满挑战,但坚定不移的关爱会帮助他们更快地走出抑郁。

7.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作为患者的亲友,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有需要,可前往相关专科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可拨打江门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750-3125678),以应对照顾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




编辑:党委办公室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