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0月14 -16日,第三届亚洲家庭治疗学院(AAFT)年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召开,有600多名来自亚洲各地10多个国家地区的心理学界、医学界、教育学界等的家庭治疗专家参加,我院心理科家庭治疗师许律琴主任医师和朱锦烨主治医师有幸参加了此次盛会,感受到了世界大师齐聚的声势,了解到亚洲各国各地对家庭及家庭治疗的重视和关注。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发展变化中的亚洲家庭治疗”,这场每年一次的亚洲家庭治疗的顶级大会此次由亚洲家庭治疗学院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承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协办,前两届在香港举办,下一届将在日本举行。
大会的第一天,由大会执行主席杜亚松教授主持,大会顾问李维榕博士、大会主席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家庭治疗学组组长陈向一教授、亚洲家庭治疗学院现任主席TakeshiTamura分别致辞,欢迎来自全国各地、港台及国外专家们、同道们、朋友们前来参加国内首次家庭治疗盛会。
接下来,李维榕老师作为重量级嘉宾第一个发言,介绍了她通过生物反馈技术测量离婚家庭孩子情绪唤醒的研究,研究中发现离婚家庭的孩子在看到父母交谈时心率与皮肤点都有较高的、不稳定的起伏,这些研究对于理解离婚家庭孩子的情绪与想法、处理家庭冲突时都有很大帮助。在李维榕博士同来自日本的同道TakeshiTamura博士的探讨中,更深入的向我们分析了家庭关系破裂作为一种最严重的社会和心理压力源对于孩子身体、心理及整个家庭的影响。
生物反馈技术作为认知与实验心理学的一项技术,正在不断被临床心理学所采用。不仅李维榕老师提到了这一技术,孟馥老师也在开幕式讲座和第三天的主题报告中进行了探讨。
随后,来自韩国的家庭治疗协会主席Sunin Shin教授、日本青少年精神医学专家Shin-Ichi Nakamura分别发表了演说,介绍了韩国、日本的离婚与家庭治疗现状。来自同济大学东方医院心理科的孟馥教授介绍了针对拒学孩子的研究,指出拒学的孩子背后具有很多内在的家庭因素。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会议通过主题报告、专题讨论会、工作坊和论文汇报等多种形式,围绕主题——发展变化中的亚洲家庭治疗陆续展开,以“学术至上”为原则,推动家庭治疗的发展。
除了对于文化、治疗、常见家庭关系与问题的讨论,这次大会还有很多新颖的话题。
谢文宣老师探讨了台湾同性恋伴侣关系的维持与分手调试。
王焱老师也分享了家庭治疗在HIV感染戒毒者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实践经验。
此外,药物滥用、赌博、自杀等都有在本次大会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家庭治疗工作者正逐渐关注更多的领域和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
最后一天,赵旭东教授作出的本届大会另一场主题演讲——中国家庭治疗应用、研究概览及展望。在演讲中,赵旭东教授介绍了中国家庭的特点,传统的中国文化给现代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矛盾,尤其是中国的特色独生子女政策让中国家庭变成“4-2-1”格局,同时也产生了“4-2-1”综合征。家庭治疗非常适合中国文化,自80年代进入中国后被广泛家庭所接纳,是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在中国“二孩政策”后,家庭治疗将有新的挑战和发展。
香港大埔医院精神科医生Kam Wai Kwok和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精神科医生Chow Lai Yin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工作中的两个案例,案例中都有家庭成员罹患精神疾病,他们曾服药但效果仍不能让人满意;然而在两位医生采取家庭治疗后,家庭之间的关系迅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大会的最后时刻,由来自香港的李维榕博士,日本的Takeshi Tamura教授,新加坡的Chareles Sim,韩国的李教授,中国台湾的王浩威教授和中国大陆的赵旭东教授,分别阐述了各自对家庭治疗的看法,以及亚洲家庭治疗的未来发展,亚洲不同地区的家庭治疗师在大会上分享、交流着各自的经验。
三天时间让我深深的领略了世界各国和我国本土家庭治疗师们的技术与理论,坚定了我的心理学路途,也坚定了我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有需要的人的信念。
会议结束后,我们还联系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参观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 HOPE)的合作建设项目,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儿科医院,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核定病床500张,拥有一流的楼宇自动化设备和完备的医疗保障设施,担负着上海和全国各地患病儿童以及来华外籍人士子女的医疗工作。我们重点参观了中心的发育行为儿科(儿童保健科),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流程,包括儿童发育和行为评估流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症、遗尿症等常见疾病诊治流程,借用他们好的科室管理经验,帮助我们更好地打造科室的管理。
文/图:心理科
编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