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也疯狂——我院专家傅深省解读整容心理动机

作者: 来源: 江门日报 发布日期: 2009/09/21 00:00:00

 
 
    据9月21日江门日报报道,明星的各种整容新闻,荧幕上的俊男靓女,社会中对美的追求与认可,让整容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无处不在,影响巨大。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心理治疗师傅深省告诉记者,求美者大多都是容貌中上者,但他们不够自信,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过于追求完美等,从而总是认为自己的容貌“欠佳”。“建议这些类型的求美者整容前先‘整心’,即进行相关的心理咨询,否则容易出问题。”
 
  据傅深省介绍,整容的主要类型包括了过于追求完美型、偶像崇拜型、躯体变形障碍型、对失败错误归因型等。  文/本报记者/ 周运来
 
  过于追求完美型
 
  割双眼皮3次、隆鼻2次、削骨1次、抽脂1次……在电视台工作的文小姐在5年内先后进行了9次整容手术。“第一次进行的整容手术是割双眼皮,割完后感觉眼睛确实是变大了,但是总觉得不自然,于是半年后又重新再弄。”
 
  在旁人眼中,整容前的文小姐长得非常清纯靓丽,眼睛大而有神,身材修长,然而,文小姐却一直认为自己不够完美。“每次一看电视上的明星就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改造空间。”
 
  专家分析:
 
  傅深省指出,这一类求美者属于完美主义者,凡事都要尽善尽美,容不得半点缺陷。“他们对自己的外貌要求严苛,由于过分追求完美,往往容易患上整容强迫症。”
 
  偶像崇拜型
 
  近来,有个名叫“艾雯1988”的网友在网上发文,称自己因为喜欢贾静雯,一直想要整成贾静雯的模样,于是,她不顾父母反对,冒着风险整容,最后终于成功“复制”了贾静雯的外貌。
 
  该网友在帖子中还表明了其想要整容成贾静雯的原因:“静雯改变了我的性格,小时候我自闭内向,直到了解静雯后,我开始试着像静雯一样对别人微笑,试着交朋友。”她称,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支付不起整容的巨额费用,念大学的她自己赚钱,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专家分析:
 
  傅深省说,这一类型的求美者常常拿着某明星的照片要求医生将其整成偶像的形象。“他们一般都是心理发育未成熟,对偶像过分迷恋,丧失了自我。”
 
  躯体变形障碍型
 
  小景(化名)今年17岁,就读于江门某技校。小伙子长得非常阳光,身高1.7米,浓眉大眼,但是小景却总是对自己的手毛和鼻子“耿耿于怀”。他认为自己的手毛过长,还有鼻子塌陷,这让他感觉自卑,“没脸见人”。他多次要求父母带他到北京进行整容,但是父母未同意。渐渐地,小景不想上学,甚至不想出门,非得要出门时,他总要用手遮住鼻子。
 
  专家分析:
 
  傅深省指出,这位小伙子其实患上了躯体变形障碍,即总是感觉自己的身体存在着某些缺陷。通常这一类的病人会反复就医,但是医生的解释很难打消其疑虑。“这一类人需要的是心理治疗而非整容,由于其会伴随着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所以不仅需要心理辅导,还需要药物治疗。”
 
  对失败错误归因型
 
  林林(化名)今年第二次走进了整形医院,这一次她要求进行全身的抽脂,然而医生拒接给她进行手术,因为她其实已经很瘦了。林林说,之所以要进行抽脂手术是因为她总觉得自己体形有些“壮”,是导致她屡次求职失败的原因。
 
  专家分析:
 
  这一类型的求美者往往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通通归咎于容貌,认为只要容貌漂亮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殊不知,由于没有客观分析失败的根源,即便是在脸上、身上“大动干戈”也难以改变命运。
 
  ★专家建议
 
  整容之前
 
  要先“整心”
 
  傅深省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追求美没有错,但是需要适度,如果是身体上存在着缺陷,确实影响了美观和功能,那么可以通过手术进行矫正;如果是对美丽有着较高的期望,甚至是“奢望”者,建议整容之前要先“整心”。
 
  傅深省建议,求美者在整容之前,先让周围的人或者家人对自己的容貌进行客观地评价,如果大家都认可,那么就要认真考虑是否有整容的必要。
 
  另外,整容之前还需要到心理专科进行心理评估。“整容前先‘整心’,通过心理医生的辅导,树立一种正确的自我认识,接受自己,变得自信。”
 
  还要学会欣赏自己,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容貌,此外,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增加个人的魅力。
 
 
 
    文/编辑:办公室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