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23万残疾人士仅5万人领证——未来拟提高精神类残疾人康复资助,或建专门性精神类残疾人康园中心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22/07/18 10:20:16

 

 

 
    南都记者近日从市残联了解到,江门市22295名登记在册的精神科患者,仅有9412人向市残疾人联合会申请了残疾证并可享受相关补助和治疗,超过一半的患者和家属因不愿公布自己的隐私而选择苦捱。为帮助精神类残疾人士的康复,市残联近日正在拟定相关文件提高康复资助待遇,并计划联合第三人民医院建立专业的社区康园中心,以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提高精神类残疾人士补助正征集意见
 
    据负责江门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市第三人民医院社区防治科吴淑华副主任介绍,截至5月31日,江门四市三区已入库国家管理系统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共22295人,然而与2万多已登记在册的重性患者相对的,却是仅9412人的领证人数。据市残联综合科科长阮美兰介绍,目前江门各类残疾人士共23万人,其中仅5万人领证,而精神类患者的领证仅不到1万人。
 
    根据相关补助规定,江门三区领证后的精神残疾者(含癫痫病患者),每月可享受100元的精神专科门诊用药和服药后的检查、心理疏导,而重性精神病患在急性期住院治疗上,则最高可享每年5000元的补助。由于四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后者最高补助可达8000元每年。
 
    “虽然已有类似的补助,但许多人因害怕暴露隐私或不愿承认自己病了,即使病了也不愿前来申报办证,可不办又不能享受相关政策。”阮美兰科长表示,许多精神科疾病患者害怕邻居对他们排斥,或领证后担心影响到后代的发展和婚姻问题等,估计只有约1/3的需求者前来办证。数据显示,2013年的前11个月里,全市享受上述两种补贴的精神科疾病患者仅3938人次,这与入库的2 .2万人形成鲜明对比。
 
    近日,市残联正在制定提高精神类残疾人士补助待遇的相关方案。阮美兰科长表示,到底提高多少,仍在征求多方意见中。
 
    未来将设有针对性的示范康园中心
 
    为建立“重度残疾人托养制度”,江门三年来已建立改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生活质量的社区康园网络。截至目前,三区四市已依托各大社区建立了60多家康园中心,获得残疾证的人士可在此领取每天12元补助,并从事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等培养重入社会的能力。
 
    昨日,记者来到设立在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干净整洁的大房间里设有空调,54名残疾人士正在做丝袜花、彩绘布鞋和书包等。据该服务中心项目主任谭丽珍介绍,该中心目前有8名常驻精神类残疾人士,7名工作人员,每天可通过简单的手工活赚取部分生活开销,如一双彩绘鞋可获二三十元。
 
    然而,像恒爱服务中心这样的康园中心在江门尚缺乏。对此,市残联和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在积极推进建立针对精神科疾病患者的示范性康园中心。
 
    “在这个康园中心,我们可以设置生活模拟训练,通过简单的手工活让有能力的康复者慢慢融入社会。”阮美兰告诉记者,示范性康园中心可通生活自理、社交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精神类残疾人士重新实现就业,也可从根本上减轻1个病人需要6个家庭来支撑的局面。
 
    市三人民医院社区防治科副主任吴淑华表示,未来可采取专科医院与社区康园中心相结合的模式。同时,示范性康园中心还将承担精神病防治、宣教的部分功能。
 
 
 
 
    文/图:转载南方都市报
    编辑:办公室

相关附件: